木屋建筑对基础有以下要求:
一、承载能力
1. 均匀承载
- 木屋的重量需要通过基础均匀地传递到地基上。由于木屋自身结构相对较轻,但仍需保证基础能够承受包括木屋自重、使用荷载(人员、家具等)以及可能的雪荷载、风荷载等附加荷载。例如,在多雪地区,雪堆积在木屋屋顶上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基础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防止木屋因局部沉降而变形。
2. 足够的安全系数
- 基础的设计承载能力应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一般来说,要根据木屋的规模、层数以及当地的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对于小型单层木屋,安全系数可能相对较低,但也需满足当地建筑规范要求;而对于大型多层木屋建筑,基础的安全系数则要更高,以确保在极端情况下(如地震、强风等)木屋的稳定性。
二、稳定性
1. 抵抗水平力
- 基础需要具备抵抗水平力的能力,如风荷载产生的侧向力。在强风地区,风可能会对木屋产生较大的侧向推力。基础应通过合理的结构形式,如设置地梁、采用深基础等方式,将水平力传递到地基中,防止木屋发生水平位移或倾覆。
2. 防止不均匀沉降
- 木屋基础应能适应地基的变形特性,避免不均匀沉降。不同的地基土(如黏土、砂土、岩石等)具有不同的压缩性。如果基础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木屋的部分基础沉降过大,引起木屋结构的扭曲、变形甚至开裂。例如,在软土地基上,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如采用换填法、打桩法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均匀性。
三、耐久性
1. 材料耐久性
- 基础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对于木屋基础,常见的材料有混凝土、砖石等。混凝土基础应按照正确的配合比进行浇筑,保证其强度和抗渗性,防止地下水的侵蚀。砖石基础的砖或石块应质地坚实,并且要使用合适的砌筑砂浆,以提高整体的耐久性。
2. 防潮防腐
- 由于木屋基础接近地面,容易受到潮气的影响。基础应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如设置防潮层。在基础顶部与木屋底木构件之间设置防潮层,可以防止地面潮气上升侵蚀木构件。同时,对于一些可能接触到土壤中腐蚀性物质的基础部分,如基础的外立面,可采用防腐处理,如涂刷防腐涂料等。
四、与上部木屋结构的连接
1. 连接牢固性
- 基础与木屋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通常采用连接件将木屋的底木构件与基础相连,如地脚螺栓、金属连接件等。这些连接件应能传递木屋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并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会松动或失效。
2. 适应变形能力
- 基础与木屋结构的连接在保证牢固的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适应变形能力。木屋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木材的干缩湿胀等原因产生微小的变形,基础与木屋的连接应能允许这种变形而不会产生过大的应力,避免对木屋结构造成破坏。